天翼文学 > 大魏宫廷 > 第二百四十二章:肃氏度量衡新规

第二百四十二章:肃氏度量衡新规

作者:贱宗首席弟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天翼文学 www.tianyiwenxue.com,最快更新大魏宫廷 !

    『Ps:谁说我不想还清欠债啊,问题是这两章相当难写啊,光是查找资料就花了大概码三个章节的时间,更别说完善构思,毫不夸张地说,这一章的工程量,最起码也抵四五章。要不是为了贴合实际,真不想写这种需要明确数值的章节。』

    ————以下正文————

    所谓度量衡,指的就是用于计量物体长短、容积、轻重的统称标准。其中,用于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之为『度』,用于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之为『量』,而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,则称之为『衡』。

    而昨日,赵弘润首先确定了『度』的标准,虽然沿用的仍然是旧有的『1丈=10尺=100寸=1000分』的规定,但事实上,因为精确了『一尺』的标准,因此,它与大魏原先采用的旧尺制,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。

    而在规范了『度』的标准后,赵弘润并没有顺势规范计算容积的『量』,而是先选择先确定『衡』,即重量,因为在他看来,规范计算容积的『量』这个标准,是度量衡中最让他头疼的。

    至于说到规范重量单位,赵弘润自然不会选择他记忆中的『千克』或者『克』,一来那是舶来品,二来,魏人根本不能理解什么叫做『克』,因此,他仍然打算采用旧制的『两』与『斤』作为重量的基本单位,而他要做的,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规范。

    据赵弘润所知,古人最早采用『絫』、即黄米作为实物的标准,规定『十絫为一铢、二十四铢为两、十六两为斤』,简单地说,一斤约等于是3840粒黄米的重量。

    但是这回,赵弘润并不打算采用旧有的规矩,原因就在于,旧有的重量单位换算过于复杂、累赘,不利于计算。

    因此。在考虑了一阵后,赵弘润选取了大魏境内越来越常见的稻米作为实物的恒定标准。

    首先,他先叫冶造局的工匠们,利用最简单的杠杆平衡原理制作了一只木质的托盘天平秤。然后取来一只足够装240粒稻谷的小布袋,先用天平秤称出这只小布袋的重量,用那些稻米作为计量单位。

    随后,在那240粒稻米中减掉等重于那只小布袋的米粒,得出了『両』的重量。

    而在此之后。赵弘润并没有选择『一斤十六两』的换算方式,因为在他看来,这种复杂的计算方式不利于日后他们冶造局计算大批量的物件重量,也不利于他日后推出十进位的乘除,因此,赵弘润决定,将『一斤』的重量,恒定为『十两』。

    这种新的斤制,即日后冶造局率先采用的『肃斤制』,由于所选择的稻米约比黄米重一倍左右。因此,一肃两几近相当于二旧两,不过,因为肃斤制采用的是十进制,因此,一肃斤并不到一旧斤的两倍。

    但不可否认,无论是在肃斤制新规下,无论是肃斤还是肃两,都要比旧有的斤两制重得多。

    可遗憾的是,在场的人。绝大多数均不能理解赵弘润为何采取稻米作为衡量物,也不能理解他为何将斤两的换算规定为十倍,而并非是原先的十六倍。

    在此之后,赵弘润又规范了『钧』与『石』的重量。规定『1石=10钧=100斤=1千两=1万钱=10万铢』,在这个新规下,一肃两约等于旧一两的2倍,一肃钧约等于旧一钧的2/3,但一肃石则约等于旧一石的5/3。

    『注:附旧新斤制对比。注意,都是约值!!』

    『原:铢0.65克、钱3.7g、两15.6g、斤250g、钧7500g、石30000g』

    『肃斤制:铢0.5克、钱5g、两50g、斤500g、钧5000g、石50000g』

    总的来说。肃斤制与旧斤制换算有着显著的差别,但是,其十进位的换算也显然要比旧有的斤两制容易得多,可以说是一目了然,但遗憾的是,还是有不少人对此心存疑意。

    这不,冶造局的局丞王甫在隐晦地劝说未果后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殿下,要不然,『新的斤制』先在我冶造局使用,暂不推向朝中六部?”

    “王局丞是在担心户部的反应?”赵弘润显然是看穿了王甫的心思。

    想想也是,要知道户部掌管着大魏全国的经济体制,而原先的体制,都是采用『一斤十六两』的旧规定,并且,大魏境内国民普遍也习惯了这种方式,而如今,他赵弘润突然退出『一斤十两』的新规定,暂时不说会不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,更不妙的是,新的规定一旦流入市场,势必会造成大魏市面上的混乱。

    甚至极有可能,有些黑心的商人会利用新旧两种规定来谋取不义之财,而这种事到最后,最吃亏的往往都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赵弘润对王甫以及周围围观的匠工们言道:“或许诸位不能理解本王为何做出这样的规定,就当是本王的任性,从今日起,我冶造局弃用原来的斤两制,而采用新的规定。……不过,正如王局丞所言,由于新规有可能导致国内市集的混乱,因此,斤两新规暂时不向六部二十四推行,仅在我冶造局投入使用。”

    说着,赵弘润当即冶造局的铁匠们去打造精确的『两』、『斤』、『钧』等秤砣(砝码),要求打造一两、二两、五两、一斤、二斤、五斤、一钧、二钧、五钧等单位的铁砣,制成后妥善保管在冶造局内,作为日后的依据。

    而在此之后,赵弘润便回过头来的制定『量』的标准,即容积标准。

    在大魏,在『容积』的制定上,存在着一定的混乱,比如石(dan),它明明是重量单位,但是古人却又规定『10斗=1石』,石又变成容积单位了,这使得古时容积与重量的单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。

    而这,正是赵弘润希望根除的。他想要一个更加明确的容积计量单位列表。

    至于容积的现实衡量物,古人一直以来都选用米作为衡量标准,但是赵弘润并没有采用,他仍然习惯于采用水。毕竟用稻米或黄米作为计量容积的实物,很容易出现误差,而水则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减少误差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里所说的水,指的是常温下的纯水。

    遵从记忆中水的密度的制定方式。赵弘润也打算将重量与容积的换算利用纯水联系起来:将可容纳一肃斤纯水的单位容积,规定为升。『注:约值0.5L。』

    同时规定『1钟(釜)=10斛=100斗=1千升=1万合』。

    『注:由于古人习惯用稻米测量容积,而稻米的密度是1.8而水密度为1,因此,可以视为,肃升制,是原先旧容积的一半左右。』

    可难就难在,要打造出一只可精准容纳一升水的器皿,并非是那么容易。如此类题,要精确地打造出代表钟、斛、斗、升、合这些代表着肃升制的基准单位容器。并不是那么简单,哪怕是赵弘润,也要通过一番复杂的计算后才能设计出那些器皿。

    好在肃升制的容积几乎都是旧升制的一半左右,因此,冶造局的工匠们倒也能够以此作为依据,打造出赵弘润所要求的精准器皿。

    但同样的道理,肃升制同样不适合在目前推出,毕竟『升制』最常用于在市场上售卖米粮,市面上米粮的出售,目前仍然不按照重量计算。而是以升、斗、斛作为标准,因此才会出现黑心商人偷偷打造不合规定的小斛,用于出售米粮,借此谋取暴利。

    为了杜绝这个现象。赵弘润准备在日后想办法改变魏民在市场上的习惯,舍弃掉容积单位而采用重量作为买卖米粮、肉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依据,简单地说,等他日后准备好将新的度量衡推向市场时,第一件事,就是推出新的秤。

    而目前嘛。无论的肃斤还是肃升,都不适合在目前推向市场,只能暂时在冶造局内流通,但是赵弘润可以预见,他所制定的标准,将会逐渐被接受、并且逐渐取代原先旧的度量衡。

    只不过,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耐心,只能循序渐进,若是强行推出,反而会使得大魏的经济市场出现混乱。

    但不管怎样,赵弘润所制定的新的度量衡,即冶造局工匠们口中所称的『肃氏度量衡新规』,亦在第一时间被呈递上魏天子的龙案上。

    看着那摆在龙案上的那许许多多铁砣、器皿,相信赵弘润若是在此,必定会大吃一惊,虽然他打造的好几套初代度量衡标准,但皆命冶造局的人严密看管,没想到,却还是被内侍监的人得到了一套。

    而且还是赵弘润暂时不打算推出的肃斤制与肃升制器皿。

    『哼,还算聪明,并未推向朝野,不过……为何要这般制定标准呢?』

    魏天子饶有兴致地举着一只一两的铁砣,旋即又望着龙案上其余重量的铁砣,心中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“这似乎不像是用在秤(杆秤)上的秤砣……”

    三位中书大臣亦围了过来,中书令蔺玉阳更是饶有兴致地捏起一只刻有『一両』小字的铁砣,暗暗惊讶于这只秤砣的做工精致。

    而从旁,虞子启更是惊讶地望着龙案上许许多多不同规格的铁砣,喃喃说道:“一两、二两、五两……咦?”

    他惊奇地发现,用这三种规格的铁砣,可以便捷地组合,计算出十两内的所有重量:“一二为三,二二为四,一五为六、二五为七、一二五为八、二二五为九、五五为十……有意思。”

    听闻虞子启的喃喃自语,魏天子与蔺玉阳等人也会意过来,饶有兴致地在心中盘算着,结果还真如虞子启所言,看看不起眼的那些铁砣,组合后竟包圆了一肃斤以内的所有重量。

    这让本来对那什么『肃氏度量衡新规』并不以为然的魏天子,亦逐渐体会到这其中说饱含的深意。

    不可否认,就连魏天子亦逐渐感觉到,新规要远比旧规制便捷地多,但问题在于,旧规在大魏流传了数百年,如何是一朝一夕间就会被新规所取代的。

    不过,即便如此,魏天子仍然对冶造局充满期待,他有预感,在他的儿子赵弘润入主了冶造局后,冶造局或许还真有可能出现令天下侧目的巨大改变。(未完待续。)